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跳過巴黎好了

十二月二三。巴黎很好玩~可是人很多,什麼都要排隊而且要排很久,好幾個點都只能望人興嘆進不了上不去,沒關係反正還會再去,最可惜好像是沒騎到腳踏車。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低吟。

一月十。噓,外面好冷好安靜,戴上耳機,我的世界變好大。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Christmas Market

十二月二二。
剩蛋季節Esplanade搭起了小木屋成了整片的Christmas market,很多相當不錯的手工藝品,有時間慢慢逛是很有趣,可是明天要出發去巴黎了,巴黎,巴黎耶。回家打包行李。

蕃薯落土不怕爛 只求枝葉代代傳


十二月二一。雪一直下怎麼辦?於是路上先是出現了灑石車,把磨碎的石頭灑在人行道上以防有行人滑倒,馬路上則是出現了這樣的鏟雪車,把路中的雪一前一後一邊開過去一邊往旁邊堆,所以這裡的車胎是不用上雪鏈的;為了適應各種尺寸的道路相對應的也有不同尺寸的鏟雪車,小的像小山貓,就在我家附近跑來跑去,大的就像砂石車,上次經過高速公路有看到過,三台鏟雪車相當具有組織且合作融洽地在交流道會合繼續往前行,就這樣忙碌過整個冬季,也就是說一年只要賺一季就夠了。

至於鏟起來的雪...直覺想到就是倒海或河裡,反正雪就是水嘛,赫爾辛基被又海包圍著,霸特!芬蘭人認為市區的雪已經遭受到像是工廠與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所污染,所以鏟掉的雪視為毒物(是他們怕死還是台灣人的韌性強,喔,還是說台灣人的命比較賤?在市中心跑一整天臉和鼻孔還是乾淨的,在台北騎車十分鐘毛巾就黑了...)一般會運到某處堆放,像是垃圾場一般,根據芬蘭同學的說法,即使到了夏天那個堆放場還是有融不完的雪堆,避暑勝地我想。


下午在韓國同學家吃道地的韓式拌飯Bibimbap,you know...道地的東西總是...雖然如此對於能嚐到道地的東西總是很興奮。

當然我們沒有聊跆拳道,不然一定讓他好看,看!

從俄羅斯人的眼中看阿魯巴

十二月十八。CC生日辦桌,餘興節目是表演阿魯巴給來自大陸日本俄羅斯的朋友看,不明究理莫名其妙,看完節目後他們心中浮起的一幅對聯,橫批:台灣還有競爭力嗎?



喔對了,海也結冰了現在,很快就可以在海面上溜冰或是鑽洞釣魚了。

後來雪就發狂似地一直下了

十二月十六。早有聽說這禮拜會降到零下十幾度去,人生中所即將遭遇最冷的時刻終於來臨,雪就這樣一直下,每天早上起床看向窗外都有新的驚喜,外面已經白了一整片,雪越積越厚,我們也越興奮,今天還出了太陽,迫不及待就朝後院小山丘上往雪地裡打滾去。

除了一開始那種落地就溶化的雪以外,這裡雪的型態還有許多種,芬蘭人對於雪也有相當多不同的稱號,但他們懶得跟我們外國人解釋,太麻煩了;只不過冷一點的話雪會開始積,接近零度的時候很麻煩,因為雪融了又結冰會變得很滑,而在馬路上的雪會看起來像有點化的先芋仙的仙草挫冰,只不過黑黑髒髒的整條會看起來有點噁心;再冷一點雪又下得急的話,會在地上很快地堆起來,這時看起來雪就像是霉一般,毛毛的,很厚一片,吹一下就飛走了;更冷一點雪堆在地上就不像霉了,反而像紮實一點的鮮奶油或是幕斯;我所遇過最冷的雪下來就真的是雪花了,傳說中六角形從沒兩片會一樣的雪花,雪在空中就已經結晶,大概直徑有一公厘左右,落在地上整片都在閃光,比林森北路地上混在柏油裡的碎玻璃還要密還要細,抬頭一看正在降下來的雪花也在閃,整個畫面就是bling bling,很誇張;這種雪花還可能長得更大,只要夠冷的話,我想我有機會看得到。


晚上去給來自丹麥的M送行(中間有點禿的那位),他是個只待一學期的交換學生在我們學校讀空間設計,學期已經結束了要回丹麥去,從談話間可以發現他是個相當人道的一個人。我跟他一起弄了個蝦仁馬鈴薯羅勒湯,招待另外兩個同學,突然發現有些人就這樣回國去了,還沒機會混熟還沒機會說再見。


雖然頭有點禿但人很風趣,重點是他住的小房間相當令人忌妒,不只古色古香附家具,還有一整櫃的黑膠與壞了一個喇叭的音響組,閒來沒事隨手抽一張就可以搭上前往不知名國度的快速巴士,想起了家裡的音響跟CD們,仍然封存在紙箱裡。

拜拜了

十二月十二。這天一口氣收到了三封領取包裹的通知,重溫了一下是洋蔥不是眼淚的橋段之後就拖著行李箱去領,到了那邊看到第四箱也到了就一起放在櫃子裡,雖然沒有領件通知小姐還是很友善地說應該可以讓我們一起領回去,真是隨和的國度,無奈條碼刷不出來還是沒辦法~
拆封後還真像要拜拜~~

看清楚,這是一張100台幣的郵票,不是1.00喔!在台灣還沒看過咧!!當然要留下來貼牆上囉~

芬蘭總統握握手

十二月七。昨天是芬蘭獨立紀念日,也就是他們的國慶,全國上下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芬蘭總統跟誰握手了?有哪些來賓還有他們都穿些什麼都是芬蘭人感興趣的話題,雖然他們一般的報章雜誌的尺度相當寬但關於八卦的敏感度可以說是零,就連免費贈送的捷運報也是正經八百的,完全沒有一點蘋果日報的影子,全國全年唯一的八卦大概就是這天了。

當天晚上不只電視有實況轉播而且幾乎全芬蘭的人都會守在電視機前面看(我們正好在O家包水餃吃(對是水餃,而且O還自己桿水餃皮,不過建文的餡也是廣受好評,想家了大家),其中的芬蘭人J真的對這個轉播相當在意,O家沒有電視J還在O的電腦前搞了好久試圖想要在網路上找到轉播...後來被我們一直虧就悻悻然地放棄了。)隔天的報紙也以頭條大篇幅地報導,喔就像金馬獎的星光大道那樣,來賓的衣著也是徹頭徹尾的被評論了一番。

更誇張的是隔天還出了特輯在賣...一本1.95歐,真的是悶騷的芬蘭人。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生日趴


十一月二八。趁著周六晚提早舉辦生日趴,由於我住的kontula區離市區太遠故素有俄羅斯之稱(例:"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Kontula." "Oh, Russia."),所以即使準備了地圖給大家路上還是落了不少人,有的放棄回家了有的則是回到原點重新按照地圖再走一次,我們準備了壽司也有滷肉飯,我還從學校借了投影機,以辦趴替來說挺有氣氛的。大家也都帶了吃的喝的來,挺給面子的前後來了將近五十人帶來了酒瓶破百,還有一瓶真的破了在我們的床邊,靠。

聖塔可勞士is coming to town

十一月二五。離聖誕節還有一個月,漸漸的開始有了剩蛋節的氣氛,店裡賣的東西不一樣,街上的警官不一樣,芬蘭人的臉看起來還是一樣。溫刀這裡車站出來的廣場就這樣立了一株剩蛋樹,走近一看其實是地上弄了個四支腳的鐵桶,上面就這樣插了一棵被華剩飩(喔好想吃餛飩湯喔)砍倒的聖誕樹,他的樹幹還被像削鉛筆一樣削切過才能剛好插進去,好不芬蘭的做法喔,相當不自然~~

然後超市開始賣起了名為glöggi的飲料,這是只有在剩蛋季節芬蘭人才會喝(或者才買得到而且到處都買得到)的飲品,據傳在古時候芬蘭人在剩蛋季節為了迎接郵差的到來所以會準備這類的飲品招待他們,所以才演變成一種傳統,這是有點像是莓汁的東西,種類與變化相當多,有像果汁一樣的利樂包也有像紅酒的瓶裝,口味也相當多,一般超市賣的是不含酒精的glöggi,而在酒類專賣店則可以買到含酒精的,要喝glöggi得先加熱到接近沸騰但不能滾,可以加些果汁或紅酒一起溫,然後將杏仁片葡萄乾加到杯子裡,配著薑餅一起,這就是glöggi的吃法。基本上在超市裡上面這些東西都會放在一起賣,很方便且容易準備的傳統芬蘭食物。

排隊打的

In Taiwan, 打的免排隊,是的士等著被打,還等你摳來打,However, in Helsinki,當過了十二點地鐵電車都停駛,趴替完想回家就只有夜間巴士跟的士可以打,在這裡開的士的又不多(同樣又反映了社會問題,想想台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計程車?),不是你在路邊等等就可以看到一台然後招個手就上車,尤其到了深夜得要排了再排才能等到一部的士給你打,不過通常都是賓士或BMW的啦等一下也好。。。

我都搭夜間巴士,兩點前還不用收費,用我的交通卡逼一下就好,過了兩點車票可貴的,一人要四歐台幣大概兩百摳,所以去應酬都趕在兩點前撘到車回家。總之,這裡的交通其實頗方便的,想去哪裡有網站幫你規劃公車地鐵和電車路線,而且上面的時間都頗準的即使是公車,夜間的話只要到得了市區想回家都不成問題,時間而已,上人說:快的話早七分鐘,慢的話晚七天回家。

2010年1月2日 星期六

打喔

十一月十。
CC的芬蘭朋友對於中國文化相當有興趣,所以就找了我們一起去看冰上曲棍球比賽,關於冰上曲棍球的印象就只有木村那部日劇,還有如果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囉這一類的,實際上看起來也差不多,也是有本季最佳球員,頭上戴的是金色的頭盔,喔還有主隊球員進場的時候硬是比客隊多了噴火秀,然後守門員穿得真的很厚重的樣子,在冰上移動時就好像機器人一樣,還有還有在冰上什麼東西都變得很快,即使坐在前排也常常跟不上都不曉得球跑到哪裡去了,也不曉得射門後到底有沒有進,總之就是歡呼的時候不要跟附近的人喊相反就對了,然後他們也是有莫名其妙就被自己球員射自己門成功的烏龍事件,如果我能上場的話大概就是這種人,所謂的增進比賽樂趣的角色。雖然衝突不斷,可是裁判都有練過也不怕被打,會在最短時間之內插在兩人中間,所以都沒有真的打起來,也不管所有的觀眾都在喊:打啊打啊我們有付錢的咧!!喔對了,當所有的人朝你衝刺過來的時候,挖靠真的有一陣汗臭味的風吹過來,這是在低溫且乾燥的芬蘭少有而在台灣相當熟悉的味道。

不要再打假球了!!不要再害人打假球了!!

突然下大雪


十一月四。從學校出來後雪就一直在下,越是遠離市區雪越是大,已經不是先前那種一落地就整個溶化的雪了,這可夠格讓芬蘭人稱之為雪了,停車場的車已經開始被雪給覆蓋,來勢洶洶了這次。

芬蘭人說得沒錯,雪一下下來天就亮了,夜裡因為雪的反光天反而更亮,從我的窗戶向外看整個天空就是這個顏色,娘娘的粉橘粉橘,好王力宏喔。

落英繽紛

十一月二。薄霧隱日。學校後面海岸邊有一大片蘆葦,甚高,聽說裡面有座小木屋,可讀書可冥想可隱身,卻從未去過,吃過午飯看天氣還不錯,就去走了走,長高過人(不是只有高過我,是真的很高)的蘆葦間就只一條僅容一人過的小棧道,引你去個沒有名字的地方,當然按照慣例尋小木屋未果,只回來複習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